黄陂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黄陂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偏北,武汉市北部,前川城区距武汉市中心23公里。被唐代诗人刘长卿称为:“南瞻鄂渚通王气,北顾中原锁帝乡”之地。黄陂区国土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,占湖北省国土总面积的1.22%。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4°09′—114°37′,北纬30°40′—31°22′。东与武汉市洪山区、新洲区接壤,南与武汉市东西湖区,江岸区相连,西与孝感市孝昌县、孝南区毗连,北与孝感市大悟县、黄冈市红安县交界。区境南北最大纵距104公里,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。
地势地貌
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,大别山南麓,地势北高南低,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。大体上是“三分半山,一分半水,五分田“。
北部为大别山余脉,属低山丘陵区,海拔在150—850米,面积占全区的17.8%;有武汉市最高峰双峰尖(872.5米)。中部为平原丘岗区,海拔在30—150米之间,面积占全区68.9%;南部为平原湖区,海拔在30米以下,面积占全区的13.3%。
水文
黄陂区水资源丰富,拥有“百库千渠万塘”之称。有长江、滠水、府河等31条河流。全区共有大小河流51条,河流总流长799.91公里,流域面积3504.3平方公里。工业、农业、生活用水充足。黄陂区有湖泊35个,其中武湖、童家湖、后湖较大,黄陂区湖泊总面积252.64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径流量10.9亿立方米。
黄陂区有水库89座,大型水库有梅店水库、院基寺水库、泥河水库、夏家寺水库等7座,实际水环境质量均符合Ⅱ类标准。总承雨面积573平方公里,总库容量71573万立方米。境内地下水储量3.42亿立方米。
气候
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雨量充沛、光照充足,热量丰富,四季分明,年平均无霜期255天。春季温和湿润,夏季高温多雨,秋季凉爽少雨,冬季干燥阴冷。多年均日照时数1917.4小时。多年均降水量在1202毫米,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之一。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.7℃—16.4℃。一年中,以1月最低,月平均气温3.2℃;7月最高,日平均气温28.4℃,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75.5%。年平均降水日数(≥ 0.1 mm)为121.5日。
生态
2015年,黄陂区森林覆盖率为36.1%。林地面积达到106万亩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230万立方米。
黄陂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。黄陂有武汉最大的湿地生态体系之一,黄陂有占武汉市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积,拥有湖泊水面38.6万亩。黄陂区设素山寺、木兰湖鸟岛、木兰山3个省级以上森林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区、木兰西湖湿地保护公园、汤仁海、木兰花溪湿地公园,草湖湿地、武汉府河湿地及木兰湖省级湿地公园。全区湿地面积21608.4公顷。
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武汉市均值38.4个百分点,PM2.5浓度值全市最优。2011年至2015年,黄陂减排工作位列全省各区(县)前五。重点湖泊和河流水质均符合功能区划要求,饮用水合格率100%;黄陂区实现绿色通道绿化覆盖率达87%、农田林网绿化率达73%、宜林滩涂绿化率82%、水土流失生物治理率达95%以上、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.4%、绿地率30.8%、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.3平方米。
黄陂的大气环境质量常年在国家一级标准以上。其中,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日均值为0.065毫克/立方米,比国家一级标准0.12毫克低46%;二氧化硫日均值为0.005—0.019毫克/立方米,比国家一极标准 0.05毫克 /立方米低 92%—99%,主要水系水质均在国家三类,部分水质达到二类。
黄陂北部6个街乡,森林覆盖率61.14%,夏季均温比武汉市中心平均低3-4度。负氧离子高达100万-500万个∕平方厘米。
